成为一株花

生活日記,不完全悲觀的悲觀主義者

热爱莎士比亚,一如既往

亲爱的x:
上次和你写信,应该是盛夏,蝉鸣空桑林的季节,而现在已经初秋了,虽算不上寒冷,但风也愈发的吹得大了。

很长时间没有书写,不是没有发生什么事情,反而是我的生活过得有点应接不暇了,不能说是忙到没有时间,但也不能算是闲暇,在一种类似与胶质的状态里粘稠的做慢运动。

很多事情的发生……我很难形容那是什么感觉,有点像转圈圈到眩晕然后突然倒到草坪上的一瞬间,脑袋因为撞击,有一瞬间的空白,但是这种空白又不是那么痛苦。

我很难形容这番滋味,索性没有记录下来,顺其自然的发生过了去。

晚上陪母亲去逛古街,红色的灯笼还有悠长的巷子,周围都是小酒馆和形形色色有趣的店铺,这应该还是,少数的陪母亲逛街的时光,没有去太多地方逛逛,她像孩子一样新奇,这里也要看看,那里也想问问,这和以前太不一样了,她总是感叹。

穿越二十年时光,再逛同一条街是什么感觉呢?

我总觉得,如果我的父母各自拥有自己真正所爱的伴侣,现在是不是会不一样呢?我只是包办婚姻的产物,而他们也不过是相亲组建的家庭,所以我常常在想,他们有时候吵架,或者说一些讨厌我的话,除开我做错事,是不是还因为在我身上看到了他们失败的影子?就好像一块疤。

中国父母,好像都有那么一块疤。

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久,这个疤从小小的变得碍眼起来,这个疤是他们的影子,他们欲盖弥彰的要求这个疤要完美起来,他们不敢让别人看见,争前恐后的攀比完美,殊不知这块疤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想自由生长,所以他们总是担忧,总是害怕。

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,但我经常听到这种话。
“你将来不要像你爸爸一样。”
“你这些缺点和你妈妈一模一样。”

小时候我不懂,现在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因为我的父母不相爱,所以在他们眼里我有他们有婚姻失败的影子在,在我身上总是可以看到他们互相不爱对方的样子。

这种感觉有点像情侣分手之后的纪念品,不管物品本身如何,你看到它的存在你就是会心如刀割,只要你看见它就会自然的回忆起很多过往的故事,而在这时,纪念品本身超越了价值,直接成为了让人痛苦的存在。

我就是我父母婚姻的“纪念品”。

有时候我甚至感觉,是我这个纪念品约束住了他们的自由,让他们在这个家里一直争吵着维持关系,消耗着青春和生命。我看着他们变老,看着他们纠缠,看着他们从激烈到习惯。

这种内疚,让我从小到大习惯追逐完美,让我紧张,让我拼命想消失。在过去每次想自杀时,我都觉得自己的离开可以让所有人都解脱。

我深知他们对我都是爱的,但这种爱又未曾没有恨。我诞生的本身,这个存在就是失败婚姻的产物,他们看到的我,是一个有生命的家庭纽带和连续。这很重要但这不是爱情的结晶这是动物的繁衍。

爱是伟大的,但爱情的光辉没有在我身上发光。

如果从现在开始这光阴的二十年开始倒退,齿轮可以往回转,转到他们相亲相识的地方,转到他们和各自和前任分手的地方,转到他们没有约束自由奔跑的地方。

我多希望他们可以,找到自己爱的人。

我也多希望,我可以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人,无论性别,无论年龄,无论出生,只是单纯的觉得爱而不是将就,哪怕最后随着时光即使不爱了也不逼迫自己继续,勇敢的离开和改变也是爱自己爱他人的延续。

我们都要爱自己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爱人。

因为我们厌恶这个世界,其实是厌恶自己,我们对人苛刻,其实就是对自己苛刻,我们看到的一切,惊鸿一瞥,不过是自己巨大的缩影,世界不是我们创造的,但是世界观是我们创造的,所有的一切不过是,一面明镜,镜内所见皆为本我。

而我们不过是,芸芸众生里星烁般小小的存在。

可即使是这么渺小的存在,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可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多么难,而即使这件事看起来毫无意义也依旧坚持着的人是多么的稀有。

就像——热爱音乐的人不计较使用的乐器品牌不在乎演唱的场合。热爱美术的人不比较粉丝数量和炫耀画技。写文章的人不考虑是否有热度是否可以接到稿费。我们只是单纯谦逊的去创造,享受这个艺术的过程,去真真正正的探究所有的艺术都应该关心的问题。

这太难了。

从小到大我们的目标和爱好都被旁人来定义好坏,可以养家糊口稳定的工作就是好的,而那些看似不稳定的,甚至是可能没有收入的工作在社会上就是差的。这大概可能是,中国当下一直缺少手艺人和艺术家的原因吧?大部分人不都是建立在物质和钱的基础上做艺术吗?

好好学习,成绩好了考个好大学,将来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,才可以遇见好的人,组成一个好家庭。但是没有人发现这些之间从来就没有因果关系吗?并不是不有了上一步就可以抵达得到下一步的,人生哪有这么简单?

我们都太想要一个正确答案了,但会不会本身就不存在“正确答案”呢?

几日前,读到非常喜爱的一段文字,想记下来做结尾激励自己,那段话是这么说的:

【我希望,将来可以对我的孩子说:“你可以学习一切你所热爱的,只要你想。歌剧、芭蕾、油画、考古……尽情地学一切你所以为美的东西,不必为了温饱而担忧。”

我绝不会对他说——研究莎士比亚会使你饿死。

一个五体健全的青年人,应当比任何人都确信自己有自力更生的实力。尤其是,如果他拥有健康的家庭,受过完善的教育,那么在这个社会上,维持温饱绝对比所能想象的更容易。

我们应当相信,这世上,有比两万月薪和五险一金更值得追求的东西。

很多年轻人的生存压力会很大,他们也需要纳税和还贷,需要养育子女,需要赡养老人。哪怕,最后他们没有选择莎士比亚,而是选择为了两万月薪受尽辛苦,我也希望他们仍热爱莎士比亚,一如既往。】

评论

热度(19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